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家庭教育得以实施和实现的重要载体,并影响着每个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功能良好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界限清晰、角色明确、彼此关爱,亲子关系融洽自然,儿童自尊、自信,健康成长。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界限不清,亲子之间过于亲密或过于疏离,就会给儿童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溺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温柔陷阱”,很多家长都想要避免,却又难以操作。我们认为,科学的亲情观,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首先,给予孩子有尺度、有界限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者与其他人的关系,那就说明在自己的生活中给予那个人的权力太大了,这就是界限问题。在我国,亲子之间的界限问题经常被人忽视,孩子和父母相互干涉彼此的生活,通常会被炫耀成为亲子关系良好或孩子孝顺。其实,亲子之间关系紧密、界限模糊,会使亲子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父母事无巨细的插手到孩子的生活中,不给孩子留出自由探索、成长的空间,进而限制孩子的独立性,阻碍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溺爱型家庭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界限不清的关系,父母介入孩子的成长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渐渐退化或丧失生存、生活的能力。
其次,给予孩子“尊重”的品格。培养孩子拥有自尊和自信。研究发现,婴儿是通过与人接触,并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形成对自我的看法的。所以,一个人的自尊、自信最早是通过家庭因素建立起来,并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将孩子看成一个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孩子就会充分发挥潜能,逐渐形成健康的自我。反之,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总是想着“孩子长多大都是自己的孩子”,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硬性塑造、设计孩子的一生,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孩子往往就会在挫败感和压力感的笼罩下渐渐地丢失童年的快乐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再次,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内心丰盈、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一直爱他的,不管他(她)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无条件的爱作为后盾。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爱他(她)不是因为他(她)在学业、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因为他(她)是他们的孩子。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他(她)某些具体的行为,但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他(她)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永远都是他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人。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安全港湾,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平等、尊重、有界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的源泉。
下一篇:“逼婚”背后的中国式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