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出现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越来越多。最近两年,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就诊情况看来,亲子关系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例攀升,每年因此就诊的比率约占20%。为了妥善处理家庭关系,重塑青少年心理健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李玉焕主任为广大家长支招。
“腹痛”“心脏病”都是心理问题作怪
近日,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接诊了一名特殊的小病号田田(化名),年仅13岁,却因腹痛休学3年。孩子妈妈向医生诉说,尤其是每个周一早上起床后,孩子的腹痛就明显加重,甚至疼得龇牙咧嘴、满地打滚。每每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只好跟老师请假。时间久了,家长也慢慢发现,只要在家休息,孩子腹痛就好了,只要返回学校,就旧疾复发,只要不接回家,孩子就大喊大叫发脾气,埋怨家人不关心自己。实在没办法,家里为其办理了休学。这3年来,令全家人不解的是,看似严重的病情,却在多家医院反复检查后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终,父母带其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医生跟孩子父母交流得知,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田田,加之溺爱,纵容了他的一些错误行为。田田还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姐姐,父母经常将两人对比,无形中给田田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因而他们对自尊的需求明显增强。当青少年的自我表现遭到外界的压制或忽视时,当他们感到自己的需要不被理解和关注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被尊重,这时,就会以激愤或消极的情绪来博得他人的认同和关注,从而增强了逆反心理,田田就是这种情况。”李玉焕主任分析道。
跟田田类似,高中生小美(化名)也因“身体不适”被家人带来咨询。据介绍,小美是在一次经过西海岸新区海底隧道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慌的症状后,就经常“犯病”,如遇路大堵车、约会要迟到、考试没答完卷等情况下,她就出现“濒死感”。可奇怪的是,每次发作时,她明明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缓一会又活泼如初。去综合医院反复检查,也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幸运的是,她终于在市心理咨询中心找到了答案:惊恐发作。
市心理咨询中心姜桂兰主任表示,惊恐发作也是精神心理问题的一种。
应对“问题孩子”,先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医生总结发现,上述这些“问题孩子”,大部分是亲子关系不良导致的。李玉焕解释,所谓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对人们的心身健康十分重要。而孩子融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着融入社会的过程是否顺利。“特别在独生子女或二孩家庭中,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独立性,还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如果不及时调整,严重可致亲子沟通失调、亲子关系恶化。”李玉焕指出,“问题孩子”的情绪可通过身体不适、学习困难、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等方面表现出来。而追根溯源,问题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亲子互动环节。
据统计,最近两年,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就诊情况看来,亲子关系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例攀升,每年因此就诊的比率约占20%。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塑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呢?李玉焕建议广大家长,作为父母要能够理解关心孩子,充分认识他们的逆反心理;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实施家庭教育。在跟孩子沟通交流前,夫妻双方先达成一致性意见;同时,父母要自身作则,自身要认个健康,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负性情绪;要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多多给予赞美和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劳逸结合。
姜桂兰补充到,学会合理疏导负面情绪也很关键,避免负面情绪堆积过多刺激神经系统,造成惊恐障碍。如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在综合医院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时,应怀疑心理问题,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就诊时最好父母陪同,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关链接:10日和13日举办精神卫生活动
为进一步向社会普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于10月10日上午9:00~11:00,在市北区新业广场举行“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义诊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朋友咨询的问题,发放各种心理卫生科普材料;10月13日9:00~16:00,在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向市民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届时还将举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免费进行心理测试及参观和体验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沙盘治疗和以情绪宣泄体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