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婚姻法硕士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优化研究
【第一章】:亲子关系认定法制规范设计引言
【第二章】:亲子关系及其确认制度概述
【第三章】:我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第四章】:我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我国亲子关系确认的法律缺陷与完善结语与参考文献
本篇婚姻法硕士论文【第五章】如下:
结 语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父母一路呵护着我们,使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稳定的社会关系也使我们具有了社会身份和归属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错综复杂,婚外性关系、非婚同居等现象日益频繁,相关的司法案例也逐渐增多,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亲子关系确立制度,使法官在判案时无法可依,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不注重保护子女的合法权益,而使子女蒙上阴影,非常不利于子女的成长。我国非常有必要构建亲子关系确认制度来填补法律的空白,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是无辜的,父母犯的错误不该让孩子来承受,因此在构建我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时,要以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为指导原则,完善我国的亲子关系确认制度。在子女最佳利益与其他利益冲突时,其他利益应让位于子女利益。笔者首先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立法规范,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然后,分析了立法的现状与不足,通过对司法实践中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反应了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是完善我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在这章中,笔者认为我国应采取二元立法模式,将子女分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来规定不同的确认规则,笔者尝试对完善我国的婚生子女亲子关系制度和非婚生子女亲子关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三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即亲子关系确认诉讼的举证责任、亲子鉴定以及欺诈性抚养。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和代理母亲等现象,本文也做了浅显的分析,我国也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立法来规范这类问题。
由于笔者学问有限,论文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提住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王洪。婚姻家庭继承法精要与依据指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丽萍。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薛宁兰、金玉珍。亲属与继承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孟令志、曹诗权、麻昌华。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田宝会。婚姻家庭法专题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6]迪特尔。施瓦布/着 王葆莳/译。德国家庭法[M].2010.
[7]夏吟兰等。婚姻家庭法前沿--聚焦司法解释[M].社会科学文献版社,2010.
[8]薛宁兰、金玉珍。亲属与继承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9 .
[9]李明舜。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0]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群众出版社,2011.
[11]王歌雅。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陈苇。外国婚姻家庭法比较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
[13]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外国婚姻家庭法汇编[M].群众出版社版社,2000.
[14]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5]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法律出版社,2005.
[16]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之亲属编[M].法律出版出版社,2006 .
(二)报纸期刊类
[1]陈雪萍。关于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2005 年第 7 期。
[2]薛宁兰、解燕芳。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 年 4月第 2 期。
[3]杨立新。论婚生子的否认和非婚生子的认领及法律漏洞之补充[J].人民司法,2009 年第 17 期。
[4]王洪。论血缘主义在确定亲子关系时的修正与限制[J].现代法学,1999年8月第4期。
[5]马铭。我国亲子关系法之检讨[N].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年 9 月第 3 期。
[6]张海燕。亲子关系诉讼中亲子鉴定的适用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3 年第5期。
[7]陈雪萍、杨仲姬。我国非婚生子女准正与认领制度探究[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 5 月第 3 期。
[8]刘耀东。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与认领制度研究[N].石河子大学学报,2013年6月第3期。
[9]王丽萍。非婚生子女认领与准正制度初探[J].法学家,1997 年第 3 期。
[10]李志强。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制度的建构[J].法学论坛,2012 年第 12 期。
[11]李洪祥、徐春佳。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建构[J].当代法学,2008年第 5 期。
[12]叶自强。亲子关系推定的许可与禁止[J].政治与法律,2013 年第 8 期。
[13]刘萍。亲子关系司法推定浅议[J].今日南国,2009 年第 4 期。
[14]王龙。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制度[J].社会科学论坛,2013 年第 7 期。
[15]黄彤。对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之重视[J].社科纵横,2009 年 11 月第 11 期。
[16]张晓燕。非婚生子女认领与准正制度研究[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年第 1 期。
[17]王薇。非婚生子女抚养涉及的法律问题-由案件法[J].重庆社会科学,2010 年第 4期。
[18]海逢。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若干理论研究[N].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 年第 3 期。
[19]曾青。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比较-以典型国家和地区为例[N].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 3 月第 3 期。
[20]陈雪萍。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确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2 期。
[21]杨育正。对反歧视原则的限制:由推定到否认[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期。
[22]罗杰。埃塞俄比亚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制度及其启示[N].中南大学学报,2011 年第 3 期。
[23]张晓雅。浅议欺诈性抚养的法律救济制度[J].跨世纪,2008 年第 12 期。
[24]丁国芳。揭开亲子鉴定的“面纱”,探析亲子诉讼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 年第 7期。
[25]翁京才、胡秀锦。民事审判实务中的亲子鉴定刍议[N].宜春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1期。
[26]赖红梅。亲子鉴定结论在亲子关系诉讼实务中的定位[J].河北法学,2013 第 1 期。
[27]景春兰。欺诈性抚养的损害赔偿及原权利探究[N].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 2 期。
[28]郑玉蒜等。论欺诈性抚养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法律救济[N].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年第 2 期。
[29]赖红梅。亲子鉴定结论在亲子关系诉讼实务中的定位[J].河北法学,2013 年第 1 期。
[30]秦明华等。论诉讼中的亲子鉴定[J].中国司法鉴定,2009 年第 5 期。
[31]胡斌。关于亲子鉴定案件几个法律问题的探讨[N].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
[32]曾青。诉讼中亲子鉴定若干法律问题思考[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9 期。
[33]毕玉谦。对我国法院采用正面妨碍制度审理亲子关系纠纷案件的基本思考[J].法学论坛,2009 年第 9 期。
[34]毕玉谦。对我国目前在亲子鉴定问题上基本取态的反思[J].中国司法,2010 年第 9期。
[35]陈飏。亲子关系诉讼中的血缘鉴定之强制性[J].现代法学,2010 年第 1 期。
[36]隋秋红。亲子鉴定程序的启动及其举证妨碍的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 年 8 月 9日第 7 版。
[37]娄晓丹。欺诈性抚养关系中“生父”的赔偿责任[N].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年 3 月第 1 期。
上一篇: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及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