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程婷)“我们的亲子关系每增加10%,我们孩子们的高层认知能力在小学可以提高3.4%,学业成绩可以提高4.1%,尤其是学校归属感可以增加8.6%,就可以看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根据最新研究数据分享道。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在主持论坛。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9月25日,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等三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中国民间智慧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和七岁形成的什么东西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呢?”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认为,既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儿童从家庭学到的习惯和性格,“家庭被人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因此早期教育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正面性格比灌输任何知识更为重要。”
傅国亮认为,西方社会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实质上同样认为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其人生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它关系家庭幸福,更关系国家命运。
在论坛开幕式上,傅国亮表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当政府、社会、研究机构、学校等各司其职,又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提升我国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从而惠及亿万儿童、造福未来中国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是国内教育的排头兵,理应在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读懂孩子 共建家校社良好教育生态”这一主题,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晓义、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廷勇和边玉芳在活动主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在作主题报告。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家庭教育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谢志强从社会学的视角阐释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的变迁。他指出,未来中国家庭关系、家庭结构等的走向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政策的规定和导向以及人民在何种程度上继承传统、认同现代化等多种因素。
“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机制,也是所有学习中最没有负担的方式。因为它是内隐的学习,孩子只要看到,自然就会。所以说,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洪兰同时指出,内隐的学习是不自觉的学习,因此学会了坏习惯后,要戒除它特别困难。这一点也再次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在作主题报告。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方晓义则通过真实案例指出,在青少年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问题,在个体咨询治疗理论来看,这些问题都与个体有关,但实际上,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跟个体有关,还跟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系统有关,看似是儿童个体的问题,其实需要通过改变家庭系统来解决。冯廷勇则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将经典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庭教育,提出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家庭教育。
边玉芳认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突破当前家校合作瓶颈的关键,并提出应以更生动、多样、科学的内容与形式来展开家校合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