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生命
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生命,因此很多人都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献给现在的子女......
然,爱上涂鸦的莎莎在这里讲的“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生命”是指:当我们决定要成为父母这个角色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如何去做“父母”,其次是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最后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发现自己,解决做父母时遇到的难题,从而塑造更优秀的自己,完成自我今生的第二次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感谢孩子,看见他的存在,因为孩子,我们可以人生更完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大家都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在决定着我们的性格呢?我们童年时代所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我们的性格,正如爱上涂鸦的莎莎在前一篇亲子关系文章里所阐述的观点:“父母”在即将成为父母之前,首先要拥有独立的生命。
佛教有一个词叫”轮回“,在这里且不去管前世今生,今生本身就是一个轮回。我们童年时代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就像一个又一个轮回。在这里爱上涂鸦的莎莎给大家推荐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念念》,是由张艾嘉执导的,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的下去的电影,电影里用一些奇幻离奇的拍摄手法让我们在成年之后,学会和自己的童年告别。
当我们有愿力去自我认识的时候,无论你过去的起点在哪里,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自我认识,而只有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让我们拥有独立的生命,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幸福美满、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在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里收获更多。
看见孩子,给他真爱
当我们在亲子关系中放下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孩子视为我们的目标或是实现目标的对象,我们就可能让孩子早一点获得独立的生命。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
只有看见孩子,认可他的存在,给他爱、自由和理想,他们才有未来。
控制等于扼杀精神生命
多少人听过这句话“你不让我管是吧,那好,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我多希望这句话成为真的,可是每次妈妈还要管我。如果你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乱,可以给孩子划一个空间,他的空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久而久之,他的空间就会好多了。
你如果经常管孩子吃饭,他学习到吃饭=痛苦;你如果经常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只有我的意志。若你经常向孩子控诉配偶,你的配偶就不会变好,而孩子会学习到婚恋=痛苦,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有很多小时候被冷漠的孩子就说,“我多希望我的爸爸妈妈管管我啊,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陪我”。我们若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会误以为关系只有控制和冷漠两种。我和你要么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要么就是没有关系,这样就没有真正体验过你存在,我也存在。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爱不需要多复杂,真的是我看见真实的你了,这就是爱。
我们说那坏习惯怎么办,还是什么都不做,你只能全然地去接纳它。
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ta由于匮乏爱而在痛苦呐喊。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规则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那我们需要看一下,真正的规则是怎么来的?比如今天来听讲座的人,有的人来晚了,他即使想坐到前面来,也不会跟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起来,让我坐”。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么做了你心里不高兴,我心里也不高兴。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
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感受的时候,它才有意义。有的妈妈问我,他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这样会不会养成孩子不独立刷牙的坏习惯。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我们说成功的人都特别地灵活,就是他们的规则是从感受中学习过来的,而不是从结论中学来的。真正的好习惯一定是他不受打扰的时候,内心自然生发出来的状态。有没有世俗认为的好习惯不重要,好的感受很重要,好的习惯一定是在好的感受的基础上才会保持下来,同时这种保持又不会变成一种僵化。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当我学得越多,我反而越谦卑,所以我相信只要有爱和自由,所有人都会越来越好。父母不是老师,父母就是看见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也没关系,至少不要打扰他。
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爱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而不是出于焦虑,出于潜在的恐惧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