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组建团队走访调研 赋能超大城市交通风险防控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提出了一条关于“在超大城市建立交通防风险体系”的建议。一年间,她并没有让这条建议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专门组建团队,实地走访和调研,让这份建议变得更加“厚重”。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田春艳看到这条内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超大城市普遍面临交通压力的挑战,应该在这些城市建立交通基础设施防风险体系,通过智能化等手段分级防控、提前预警,确保交通正常运转。”
作为城市基础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田春艳深知,交通运输系统的压力背后实际上也是交通基础设施承载的压力,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交通组织体系带来重大风险,影响市民的交通出行甚至是城市运转。因此,她建议在超大城市建立交通基础设施防风险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监测监控手段进行风险识别、分级防控,提前预警,保证城市交通体系正常运转。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虽然她这条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和反馈,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她觉得还需要更多案例和数据的支撑,才能真正推动这一领域的实质进展。于是,田春艳与所在单位沟通,由她牵头成立调研小组,定期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积累调研数据。截至目前,田春艳的调研小组已经在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北京市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等单位,就超大城市基础设施风向防控和突发灾害应急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调研。她表示,调研小组还将继续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继续完善在她今年的全国两会建议中。
去年一年,田春艳一共参加了十余次调研,每个月至少保证一次。“其实每次调研都不是走马观花,需要前期做大量的功课,确保每次都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今年的全国两会在即,田春艳还打算带着与环保相关的建议上会。田春艳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城乡结合处区域还有环境死角,而且城市环境清洁往往依靠环卫工人,市民自身的环保素养还需要提高。田春艳计划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在全国大力宣传环保文明行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地方立法,用法律的方式约束不文明行为,其次是关注中小城镇、城乡结合处地区的微观环境,采取措施提升环境状况;第三是继续大力提倡垃圾分类,积极宣传,使垃圾分类能真正落实。本报记者 叶晓彦
本报记者 程功 【编辑:丁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