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选择P2P平台时往往会被忽悠,现在平台的各种推广方式是投资者所不能招架的住的,很多看上去有利的制度其实背后暗藏玄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以免上当受骗。
一、资金托管
1. 混淆第三方支付通道与第三方支付托管
(1)第三方支付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提供支付渠道,便利投资人支付相应款项,也就是不必再登录网银,使用U盾,这种合作只是给予便利性,没有增加保障性。
(2)提供账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才有托管投资人交易资金的可能,如果投资人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托管,开立账户、充值时就会有跳转到第三方支付网页的动作。这也是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注册两次,输入多次不同的密码的原因,因为里面有两套账户,一个是P2P平台的账户,另一个是第三方支付或者银行的账户。虽繁琐,但安全。
2. 第三方托管难挡挪用风险
(1)P2P平台的挪用可以利用关联公司以及虚假的借款标的,实现资金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转出到自己可以控制的银行账户中。
(2)由于资金一定时间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挪用风险,不能保证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和支付宝一样规范。
3. 银行资金存管猫腻多
(1)与银行合作有可能只是P2P平台运营方在某个银行开个普通账户,没有任何所谓托管。
(2)P2P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进展还在接洽、谈判、签署协议阶段,就宣传成与某银行达成托管合作,其实银行对于P2P平台的资金托管有较高门槛要求,最终能否达成托管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双方系统开发对接也需要大量时间磨合,不能一蹴而就。
二、保险兜底
1. 险种不明,保障内容不清
大部分的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账户保证险,防范的是账户被盗用、盗刷等账户风险,如果使用支付宝,同样可以买这样的保险,保证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后发生的损失,但这种保险显而易见与投资人资金是否能够安全收回没有多大关系。
2. 同一险种,赔付条款亦可能不同
(1)投资人必须要注意“信用保证险”、“履约保证险”的字眼,也必须要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否则任何宣传有保险公司合作的P2P产品都没有保险公司兜底,所以要在点击“确认”之前看到保险公司的保单。
(2)P2P平台与保险公司谈判下来的条件可能就不尽如人意,在核保条件、赔付比例、赔付时限上都会有要求。
三、风控实力
1. 十余道风控,不代表风控能力强
(1)风险控制并非程序环节越多越能实现,而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技术手段,银行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点、大量的人员以及非常严格的流程以实现风险控制,而这些P2P平台都没有。
(2)P2P平台只有依靠大数据才能省掉银行的这些配置而达到同样的结果,但是中国征信数据严重缺失无法实现,十余道风控的作用只反映了其捉襟见肘,再多流程和环节只能控制内部风险,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徒增成本而对风险识别起不到促进作用。
2. 有担保公司,不带有担保能力
(1)担保公司违规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超杠杆和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也属常态,倒闭的也数不过来,有平台为了给投资人安心自己设立一家空壳的担保公司,其实相当于没担保。
(2)担保公司也只会把在银行通不过的客户介绍到P2P平台来,想要靠担保公司来规避风险也不现实也可笑。
四、过度宣传之平台背景
1. 有干爹,还要看干爹会不会兜底
(1)P2P平台目前只能做信息中介,无论P2P平台运营方的股东背景有多么强大,都不能提供实质性担保,花瓶子一个。
(2)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股东与子公司是两个独立法人,债权债务关系乃是独立分开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也仅以母公司的出资额为限,何况P2P平台投资人的投资也并非子公司的债务。
2. 平台与干爹“交情”深浅难辨
宣称有上市公司、,但是几级子公司投资、投资持股比例等都不知道,央企一级公司投资持股100%也是,地方国企三级子公司投资持股0.1%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和国企不会随便给一家平台提供风险这么大的信用背书,所谓明里暗里提示平台背景,不过也是噱头。
那么P2P平台还能投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投之前务必看清产品,知道自己投的是什么,风险有多大。
P2P产品怎么看?看清合同!谨防网站虚假宣传,只有落到实地的合同才是真正的法律依据。合同中要看清资金去向,知道钱借给了谁;看清担保主体是谁,赔付条件是什么,资金如何流转等。
拓展阅读
PPP项目是什么意思
桔子理财可靠吗
央行释放7万亿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