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句话用在理财上也同样适用。过度理财简单来说就是指一种超过自己财力、能力和精力的理财方式,其后果必然导致劳命伤财,物极必反。 过度理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依靠杠杆理财。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通过理财获取更多收益,总是将自己所有家当用于理财,而一些正常开支却采用亲友拆借、银行按揭,甚至信用卡透支等来应付,过度负债造成杠杆加大,资金链异常脆弱,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生活就可能陷入绝境。 二是过度看重收益率,而选择性忽视风险,导致自身抗风险能力与产品风险等级错位。有两个极端,其一在同一产品中总想追求最高收益率,但忽视了随着预期收益率的提高风险随之增大的基本道理;其二是在所有产品中,始终以收益率高低作为第一选项,而不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抗风险能力。这种理财方式,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理财市场,都无异于以卵击石,被割韭菜也是早晚的事。 第三,过度看重收益性,赚钱心切而忽视流动性。俗话说得好,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说是就是始终需要保持一定的危机感,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假如押上全部资金都用于理财,不留足家庭备用金,一旦遇到突发意外事故和疾病等,拿什么来应对? 第四,过度自信或盲从也是一种过度理财行为。前者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理财经验,或专业水平人士最容易犯的错误,过于自信,一意孤行,甚至刚愎自用,对资本市场缺乏敬畏心理,有勇无谋;后者主要体现在缺乏理财经验,或懒惰投资者身上,总想不劳而获,走捷径,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理财,结果命运总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第五理财产品种类过于繁杂,错把“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成千古不变的真理,对于风险草木皆兵,企图靠繁杂的产品配置,将风险降到最低。结果,为了赚钱整天疲于奔命,花了大把时间来研究和追踪,严重透支身体,以及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以这样说,如果以这种态度来理财,最后即使赚了钱,但失去的将会更多,不得不说是人的生一大悲哀。 综上所述,虽然要找到一种理想的理财方式并不容易,要适合每个人的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无论理财还是投资,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和家庭幸福的初心,所以适可而止,量入为出,保持敬畏,化繁为简的理财方式不失为一种成熟而理智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