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令人心動的offer》是2019年下半年引起廣泛熱議的一檔職場觀察類綜藝節目,除故事發生的第一現場之外,第二現場中明星們討論的話題也十分引人注目。本文以傳播學中“意見領袖”的概念為切入口,對職場觀察類節目中明星觀察團設置的合理性進行探討,並對其他類型觀察類節目的觀察團設置進行分析。
關鍵詞:職場觀察類節目﹔觀察嘉賓﹔意見領袖
觀察類綜藝節目已進入一個熱潮。艾瑞SVC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所有網絡頭部綜藝中,生活觀察類節目的數量同比增長明顯,增長率為115%,這個趨勢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月仍在延續①。
觀察類節目是在不設置明顯任務的情況下,將節目嘉賓較為真實和自然的一面展示出來,並引入觀察視角對其中的問題或事件進行評判的真人秀節目。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期待從人物故事中反觀自己,投射自我情緒,而觀察類節目尤為如此。相較於過去的真人秀節目,觀察類節目更注重“真人”而弱化“秀”,具有“紀實性”與“生活化”的特點②。在觀看這類節目時,觀眾用一種全知視角“窺視”節目現場,不僅滿足了窺私欲,而且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嘉賓與觀眾作為傳受雙方產生了相似的情感體驗引發的互動催生了更強烈的代入感和更廣泛的共情效果。
目前市場上的觀察類綜藝題材多關注戀愛交友、代際關系等情感問題,在這類觀察類節目輸出密集的市場上,聚焦於職場的《令人心動的offer》橫空出世,給觀察類節目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一、明星觀察團概況
節目以8名律所實習生競爭兩個轉正名額為主線,每期進行不同的課題任務,由5位明星藝人和1位專業律師組成明星觀察團,通過短片對實習生表現進行評論並猜測他們的課題排名,同時節目組會根據觀察團的猜測情況決定最終的轉正名額是否增加。
每位觀察團嘉賓的性格特征都對故事的走向起到了平衡作用。例如何炅和藍盈瑩所代表的感性陣營相對的是以papi醬和岳屾山律師代表的理性陣營,而周震南和郭京飛的“非常南”組合則充當了這兩個陣營中間的和事佬和潤滑劑。這一陣營的分配使得故事走向不會過於一邊倒,觀眾們在這一觀看過程中接受和消化著不同的信息,潛移默化中也會調整自己的選擇和喜好。
二、《令人心動的offer》中明星觀察員設置的合理性
雖然每個明星觀察員都有自己的身份和作用,但都沒有不可替代性。那麼觀察室究竟起著什麼作用,其中的人員配置是否合理?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在這裡引入“意見領袖”的概念。拉扎斯菲爾德認為信息的傳播按照“媒體—意見領袖—受眾”的模式進行。“意見領袖”是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③。在觀察類節目中,觀察團對第一現場的內容進行探討,並將所得的觀點與建議打包整合傳播給觀眾,成為第一現場和觀眾的中介。因此,從概念上看,他們就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至於明星嘉賓是否“德能配位”,筆者將從意見領袖特征的角度對該節目中明星觀察員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
首先,意見領袖與被影響者一般是平等關系而非上下級關系。該節目中,明星與觀眾雖不屬於傳統意義的上下級關系,但也並非完全平等的關系。《令人心動的offer》所邀請的觀察嘉賓分別是主持人行業、歌手行業、演員行業、網絡紅人領域的明星,負責節目專業方面的岳屾山律師也是法律行業的明星人物,他們都已有一定的成就、號召力和社會地位。以何炅為例,在分享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他講述了自己上高中時去面試電台主持並被成功錄取的經歷。這屬於偶然事件,並不具有普適意義,不僅不能給觀眾以經驗支持,也與第一現場競爭激烈、氣氛緊張的面試大有出入,觀眾所看到的只是一個成功主持人的成功開端。而另一個例子中,岳屾山律師的第一份offer是在父親的律所工作,“律二代”身份的加持對大眾來說更加沒有參考價值。
由此可見,明星觀察員們表現出的知識能力和自身背景使得他們在早期就屬於金字塔較頂端的部位,但觀看節目的大部分觀眾多位於金字塔的中下部分。顯然,明星觀察員和普通觀眾處於不平等的位置,不符合意見領袖應有的特征。
其次,意見領袖並不集中於特定的群體或階層,而是均勻地分布於社會上任何群體和階層中。觀察團中6人有5人是娛樂行業的藝人,呈現密集集中性,使得觀眾在某一話題上無法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
皮亞杰在對兒童認知特點進行描述時提出了“自我中心性”這一概念,指兒童僅依靠其自身的視角來感知世界,不能意識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視角和觀點的傾向性,而這並不意味著成人不會產生“自我中心”問題。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自我中心偏差化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默認選擇④。因此,明星們在討論問題時也逃不開“自我中心”問題,且出於對自身領域的熟悉,他們往往從“藝人本位”分析問題。比如討論實習生熬夜加班的問題時,明星們所提到的便是自己晚上錄節目或排練。而拉扎斯菲爾德認為,受眾並不是不加區別地對待任何傳播內容,而是更傾向於接觸那些與自己的既有政治立場、態度一致或接近的內容。熬夜加班這一場景對觀眾來說再熟悉不過,從受眾心理上來看,他們需要一個意見領袖針對這一問題發表與他們的立場態度相一致的看法,顯然明星們所說的內容與觀眾傾向於接受的大相徑庭。
最后,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綜合型”意見領袖一般具有一定的社會名望和較強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對不同領域的問題都可以發表有影響力的看法。“單一型”意見領袖指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具有發言權,即一個人隻要在某個特定領域很精通或在周圍人中享有一定聲望,他們在這個領域便可扮演意見領袖角色。在現代網絡社會中,單一型意見領袖常和特定話題相關聯,一般局限於特定事件,而在其他不熟悉的領域,他們有可能是一般的跟隨者或被影響者。
《令人心動的offer》是一檔以律政職場為題材的觀察類節目,岳屾山律師作為法律行業裡的明星人物可以充當律政領域的“單一型”意見領袖。而娛樂行業內的明星們則在主持人界或是演員界享有一定聲望,所以也隻能被看作是他們的專業領域裡的“單一型”意見領袖,在並非他們熟悉的律政職場題材裡,便隻能做一般的被影響者和跟隨者。這在每期結束前猜測排名時可見一斑——其他嘉賓大都聽從岳律師的判斷,以一個跟隨者的身份參與。明星們不僅對專業性較強的法律領域沒有了解,普通小白領生活也是他們所不熟悉的,周震南對職場生活的唯一印象是對一個經紀人姐姐的短暫一瞥,因此難以感同身受,在涉及職場規則等問題時更是無法發表有力的見解,無法達到意見領袖的標准。
#p#分页标题#e#作為公眾人物,明星在社會組織和社會活動中比絕大多數人出席頻率更高、參與范圍更廣,所以他們的言論與行動影響力更大,也更易引起大眾媒體的報道和掀起公眾輿論。正是由於這一點,明星永遠是節目的第一選擇,他們可以為節目贏得話題度與關注度,這也可能是他們唯一符合意見領袖的特征。
由“鏡像理論”可知,觀眾看節目是為了尋求情感認同。在職場類議題的節目中,視角聚焦在當代年輕人面對的生存困惑、職業發展等問題,節目中實習生因畢業院校或是其他個人特質而引發的討論都展現出了職場裡的現實問題,易喚起觀眾同理心,從而建構情感認同。但由於經歷、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明星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打亂了這個建構認同的過程。
2018年的另一檔職場類節目《我和我的經紀人》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該節目早期引起大范圍討論主要歸功於白宇的經紀人琪仔——她正處於職場人大都會面臨的工作瓶頸期,能力增長跟不上工作強度與難度的提升,引發了觀眾共鳴。而后期更多藝人的出現,使經紀人的故事比重被削弱,節目逐漸失焦,熱度也因此下降。和這檔節目相比,《令人心動的offer》中明星嘉賓只是暫停第一現場的敘事而加以內容補充、價值升華或插入敘述自身經歷,而沒有干涉第一現場的故事發展,職場故事保持了完整性,而這也是它可以維持一部分熱衷於職場內容的觀眾的原因之一。
三、其他觀察類節目中的觀察室嘉賓設置
而一些情感題材的觀察類節目如社交戀愛類、代際關系類、夫妻婚姻類節目中的觀察室嘉賓都設置得較為合理。
如戀愛觀察類節目《心動的信號》將明星嘉賓們分為三個類型。一是以朱亞文和張雨綺為代表的已有家庭的“過來人”(即使節目后期張雨綺陷入離婚風波,但她在節目中敢愛敢恨的定位仍然沒有發生改變,而是更加豐富了她的人設,從而使得她的觀點表達更具有實際意義),他們以一種長輩的身份對素人嘉賓進行評論,將片段中的細節提取出來,輔以自己的經驗傳遞給觀眾,使得觀眾能夠以一種“俯視”的全知視角感知到“推理的樂趣”。二是以楊超越和官鴻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在戀愛方面理應更有話語權卻囿於偶像身份而被限制了表達的流量明星,他們的加入不僅是為了引流,更滿足了觀眾對於平時難以涉及的私人生活范疇的窺探欲。三是以心理學專家為代表的純理性派,他們對其他人的經驗之談輔以理論支撐,使戀愛技巧更容易被觀眾接受和傳播。而在代際關系類和夫妻婚姻類中,觀察者則是與被觀察者自帶人物關系的父母或是愛人。
觀察類真人秀最重要的是讓觀眾產生共鳴,朴素的情感是人類發展至今在各個年齡層次和社會階級都能互感共通的。而相比之下,在職場題材中,這種由社會地位和社會經驗的不同而導致的裂痕則十分顯著,且難以逾越。
四、結語
2019年,觀察類真人秀在各個平台全面發力,但觀察類節目的扎堆出現極易產生同質化嚴重、主題雷同、節目模式日趨固定的情況。正如中國傳媒大學文科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所說:“觀察類綜藝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刺探他人生活甚至介入他人人生,也不應該將目標僅僅定格在情感層面的共鳴上,而應該通過觀察讓觀眾意識到世界的多元性。”⑤
《令人心動的offer》雖然仍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在意識到世界的多元性這一點上,它讓我們看到了觀察類節目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對中國綜藝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注釋:
①艾瑞:2019年生活探索類真人秀研究報告[EB/OL]. 2019-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308294017885317&wfr=spider&for=pc.
②謝敏.觀察類綜藝節目的興起原因及問題探析[J].青年記者,2019(17):66-67.
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66-167.
④陳雨露,蘇彥捷.先“自我中心”再“調整”:成人推理他人心理狀態的加工過程[J].心理科學,2011(01):131-136.
⑤觀察類綜藝:走俏更要不忘走心[EB/OL].光明網,2019-01-22.https://culture.china.com/chinawatch/13000480/20190122/35051507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