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2日报道称,随着生活和工作在大城市的中国人纷纷打点行装,启程回家过农历新年,该国媒体试图提醒人们,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家乡都会伴随着他们。
报道称,上海人很精明。广东人不仅了解他们的美食,而且很固执。四川人勤劳、好交朋友。
中国媒体报道说,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胎记”。报道还说,了解地区差异对了解中国人的性格是很有用的,因此在首次遇到某个人时,人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你是哪里人?”
报道说,来自中国最寒冷的东北地区的人最热心肠,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报道援引医学和心理学专家们的话说,但是由于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是高脂肪口味重的食品,因此他们脾气急躁,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
报道说,内蒙古人对朋友两肋插刀,热情好客。他们在健康上存在的麻烦是因为他们中大部分人放弃了游牧的生活方式,他们吃的多了,动的少了,因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北京周边的河北省是一个工业省,那里的人为支持首都作出了很大牺牲,其中包括植树造林以阻挠沙尘暴的入侵。而且受到严重污染,因为工厂都迁出了北京,迁到了首都周边的地区。报道说那里的人们应该更重视他们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他们的肺。
至于首都本身,报道说,北京人礼貌、健谈、易于接近。
报道说,有关老北京人有这样的说法,他们对事情太认真,敢于挑战不公平现象……如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
报道说,应该提醒北京人,如果他们对所有事情都太过认真,希望将生活中所有问题都连根铲除,那么他们就无法放松。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将会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从而可能会使他们患上癌症。
有些网民认为这些描述很有意思,而另一些人则觉得没意思,认为都是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陈词滥调。
一位搜狐论坛的用户说:“如果你碰巧遇到了好人,那么你就会认为来自那个地方的所有人都是好人。如果你遇上坏人,那么你就会认为来自那个地方的人都是坏人。”
北京什刹海附近的一条胡同(法新社)
延伸阅读美刊:外国专家制作中国姓氏地理分布地图
中国“李”姓分布图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10月22日刊登题为《中国姓氏地理分布》的署名文章,作者马特·斯基亚文扎在文中称,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常用姓氏少得可怜。据估计,87%的中国人口使用约100个常用姓氏,而且有五分之一的中国人要么姓李,要么姓王,要么姓张:这三个姓氏的人口总数达2.75亿人。(与之相比,90%的美国人口拥有15万个不同的姓氏。)
文章称,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你所发现的最令人惊讶的一件事是,某些姓氏非常非常普遍。作者说,当他2004年在江苏省的一所高中教英语时,他记得,在一个班30个学生中,至少有8个姓王。幸运的是,所有学生都起了英语名,这让他能够轻易地记得谁是谁。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大多数中国常用姓氏都有着它们各自的地理“基础”。中国问题专家安德鲁·斯托科尔斯制作了一些令人着迷的地图,告诉我们一些中国姓氏在哪些地方最为集中。占中国总人口20%以上的李、王、张三大姓氏通常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这里的汉族人口比例最高。
中国“陈”姓分布图
文章说,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姓都在东北最普遍。例如,陈姓在中国东南省份最多。接下来是马姓,马姓在中国西北地区最为普遍。
当然,某些特定的姓氏在一个国家里有其地理“基础”并非罕见:例如,拥有斯堪的纳维亚姓氏的美国人通常出现在明尼苏达和南北达科他等州。但引人入胜的是20到30年后再来看这样的地图。国内的人口迁移—这一趋势影响了至少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口,甚至可能更多—一直到过去20年才成为中国的重要现象,而它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仅有一部分为人们所了解。中国的姓氏分布似乎注定会呈分散趋势。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正经历“狼吞虎咽的时代”
《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一书封面。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17日刊登《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的书评。文章称,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疯狂进取的中国与持重古板的美国之间的差异。
在美国的帕洛阿尔托市,一名年轻女子与一位中国企业家外出共进晚餐。在开车送她回家途中,他在黄灯马上要变红灯时加速冲过十字路口。到家后,那名女子没有邀请他进门。她说,他显然靠不住。他在十字路口将她的生命置于险境。在北京,这名企业家与另一名女子约会,并送她回家。在黄灯前,他停了下来。在她家门口,她也冷落了他。他为什么要停下来?显然,他不知道在机会出现时如何抓住它。
文章称,仅仅说中国在过去数十年中“改变”了自己,未免还远远不够。曾经的“东亚病夫”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9年时仅为403美元,而今年将上升到7000美元。笔者在中国的大学同学1982年毕业时,工资微不足道;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至少一套公寓,家里的平板电视比笔者家的小货车还大。
文章认为,这段从经济上完全瘫痪的第三世界国家到全球经济强国的旅程并非没有遭遇挑战。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的空气、土壤和水中存在各种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中国的贫富差距比美国还大。
多年来,欧逸文(埃文·奥斯诺斯)一直在《纽约人》杂志中描述和解释这个新中国,并不时拿它开玩笑。在《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一书中,欧逸文更进一步,以一种几乎无人用过的方式,向世人描述这个他所谓的中国的“镀金时代”及其欲望、挑战和困境。
在这本引人入胜而且通俗易懂的探索现代“中央王国”的书中,贯穿了两大主题。第一个是饥饿感。欧逸文在开头就宣称,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狼吞虎咽的时代”。这种饥饿感不仅是针对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肉制品消费量已经增加6倍—中国正在全球搜寻大宗商品、财富、经验和尊重。第二个主题是追逐。欧逸文写道:“整个中国,人们都在开始自己的旅程,加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他并非单指身体的旅行。在书中,他穿插了很多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在精神、经济、情感和哲学上展开旅行,这些旅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
而且,这一切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欧逸文指出,1980年版本的《辞海》称个人主义为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而如今,中国人已经欣然接受个人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动因这种观点。
文章称,欧逸文将此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中国人对财富、自由和信仰的追寻。读者可以在书中读到对众多中国追寻者的文笔生动的描述。人们看到,1979年,台湾年轻军官林毅夫作出了游到大陆的惊人决定,然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中国这种资本主义与国家控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的主要拉拉队员之一。
还有创建了一个婚恋网站的农民之女龚海燕。这是一个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典型故事,这种故事已经成了中国自我意识的中心所在。
欧逸文的书令人想起美国传教士明恩溥189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性格》都是流传最广的关于中国的著作。该书充斥着那个时代常见的屈尊俯就态度和种族主义,但不失为极富洞见之作。明恩溥对中国人“面子”观念的描述给了中国大作家鲁迅以灵感,使他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文章认为,欧逸文对中国人野心的研究在揭示现代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方面同样野心勃勃。虽然中国人认为,与美国人相比,自己较为谨慎,但欧逸文指出,心理研究表明,在投资方面,中国人所冒风险往往大于与他们财富相当的美国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孩子在成年后能够挣多少钱的决定性因素。但欧逸文写道,在中国,“父母的人脉关系而不是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所在,这使中国的城市成为世界上社会流动性最弱的地方之一。
最后,欧逸文写道,尽管中国充满狂热和活力、经济在奇迹般增长,但这个镀金时代是一个没有“中心旋律”的时代,在中国人灵魂的中心,存在一个巨大的精神空洞。他声称,这使得这个伟大国家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这对他们自己和我们来说,都有点儿令人害怕—无疑,明恩溥能够理解这一洞见。
(2014-05-22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