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健康良好性格、人工智能、国家治理、劳动教育、“四史”学习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周文彪:培养健康良好性格,家庭学校各有其责】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周文彪指出,青少年学生健康良好性格的养成,主要在于适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毫无疑问是第一时间参与孩子性格养成的,其重要性居于首位。第一,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行为的楷模。第二,家教氛围要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激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第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第五,要孩子做的事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提出明确要求。第六,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性格养成的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明显,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为人师表、因材施教。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设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摘编自《光明日报》
【吴朝晖:打造人工智能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表示,当前,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鲜明特征的治理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第一,人工智能的智慧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治理理念更新。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治理新模式在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更多呈现人性化、场景化、价值化的趋势,能够提供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第二,人工智能进一步带动以“数字化治理”为代表的治理能力提升。一方面,人工智能将强化治理的协同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提升治理的高效性。第三,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以“网络化治理”为特色的治理体系完善。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治理体系的“触觉”可以前所未有地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的治理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志明:国家治理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刘志明认为,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他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没有前途和出路,中国只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这一逻辑,必须牢牢把握几个关键。一是加强党的领导。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必须靠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靠党把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盘。二是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努力做到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三是坚持改革开放。首先,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其次,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既不互相替代,又不畸轻畸重。
摘编自《经济日报》
【乐乐、雷世平: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乐乐、教授雷世平指出,劳动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那么,劳动教育何以“树德”呢? 首先,劳动教育让“德育”的根基更加坚实。把广大大学生塑造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以劳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则是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必修课。其次,劳动教育让“德育”的内容更加生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能够使其人生观、价值观显得更加真实和丰满。 再其次,劳动教育让“德育”的途径更具厚度。一方面,劳动是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劳动也是彰显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媒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黄正平:在“四个伟大”进程中激发强大精神力量】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黄正平认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深学透“四史”,在“四个伟大”进程中进一步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首先,统一起来学“四史”,增强“四个自信”。从中国共产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新时代,是连续、接续、持续,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演进过程。统一起来学“四史”,能够清晰地认识其发展演变的科学规律,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在自信、自觉中不断走向自强。其次,结合实践学“四史”,推进“四个全面”。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明确战略目标,落实战略举措,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发展。再次,联系实际学“四史”,强化“四个意识”。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前有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二是百年未遇之世界变局。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习“四史”,就要研读历史、深入思考,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抵制错误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一致性。
摘编自《新华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