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一年,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我们不断追梦奋斗。
纵观2019年,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界专家学者针对2019全国两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大活动深入解读、不断“发声”,他们的观点在广大网友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就此,理论频道盘点推出2019年度“十大好声音”,以飨读者。
声音: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
人物:冯俊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观点:经过70年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些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详细】
声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人物:孙兰英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观点:习近平主席讲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都有自己的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个人无我无私是一种优良品德,个人品格的正直、公道与否和人格信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际交往的公正和社会的稳定程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并为之奋斗终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共产党人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根基才能打得牢。只有大公无私,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磅礴力量。【详细】
声音:发扬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
人物:洪向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充分认识和正确认识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我们才能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敢担当、勇作为,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详细】
声音:十三个“显著优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支撑中国之治的“好制度”
人物:樊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观点:十三个“显著优势”所对应的制度是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基,是行之有效的“好制度”。这次全会基于历史经验和发展全局的需要,对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优势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刻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利于更进一步使人民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努力维护好这些制度;有利于更好完善好、利用好这些制度,勇于争先、担当作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详细】
声音:脱贫攻坚“最吃劲”时,更要“靶心不散”“响鼓重锤”
人物:胡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观点: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将“精准脱贫”作为必须坚决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这次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告诫,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吃劲”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前进的道路愈加艰辛;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临近登顶前的冲刺,就越需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详细】
声音:“两个构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总任务
人物:冯仲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p#分页标题#e#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也步入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70年一路走来,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展望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大道上砥砺奋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清晰的阐述,这两个构建告诉我们,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于民族复兴,要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第二,要促进人类进步。这既是为中国特色外交提出的总目标,也是为我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总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努力的总方向。【详细】
声音:“八个相统一”如同催开思政课百花盛开的三月春风
人物: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观点: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了具体部署。“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教学把准了脉、指明了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如同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百花盛开的三月春风。【详细】
声音:筑牢信仰之基,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
人物:严书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陆续开展,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优良传统的延续,是对加强党的建设宝贵经验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来总结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这一经验已被党的历史实践所证明。【详细】
声音: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五四运动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物:李永胜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多次用“伟大”一词点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来说,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的国民意识,弘扬了伟大的爱国精神。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自发地进行组织、群众参与广泛的一次斗争,标志着民众国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五四运动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口号展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血性和民族大义。对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来说,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的集中展示。【详细】
声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制度维度”和“制度自觉”
人物:罗来军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观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了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方向。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结合,体现了党对治理国家的深刻认识和高超的国家治理智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维度”和“制度自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只有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详细】
(责编:王红玉、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