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湖南素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之称,拥有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光彩夺目的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先进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和现实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发挥自身优势,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意识打造文化强省升级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彰显湖南担当、作出湖南贡献。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国理论武装高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重点,推动这一伟大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夯实理论宣传阵地,坚持理论与舆论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统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理论传播方式,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把握共鸣点、找准结合点,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把普通话变成湖南话,把深理论讲浅、把厚本子讲薄,打通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全省干部群众的理论获得感。大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眼光敏锐的理论湘军,精心打造彰显湖南特色、体现湖湘风格的社科品牌,推出更多具有重大意义、广泛影响的理论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国思想道德重地。思想道德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道德引导力、价值凝聚力和精神滋养。湖南是雷锋的家乡,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为我省打造思想道德重地提供了富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精心挖掘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道德典型,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省形成人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圣地。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和红色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使命,是广大党员干部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红色文化激发精神动力,是激励新时代湖南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催生发展活力,是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在三湘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伟人故里的价值引领功能、红色基地的教育效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增强“四个自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国文创产业要地。文化产业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品牌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要按照“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要求,积极推广国家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载体,扶持5G建设、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品牌,以产业优化升级为关键着力点,以“文化+”为基本战略,以集群化发展为探索模式,推进文创产业基地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国全域旅游胜地。湖南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既有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传统湖湘文化,也有璀璨夺目、光彩照人的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绚丽多彩、风情各异的民俗文化以及得天独厚、山川秀美的生态旅游文化。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实施“锦绣潇湘”旅游品牌建设工程,深入挖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把我省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上一篇: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下一篇:芜湖市委中心组召开理论学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