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在抗战的艰难时期,蒋介石在重庆准备了八万元的经费,准备举办一系列宴会,招待重要嘉宾。到达重庆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在宴会上说,欢迎他来重庆当国民党领导。对一般人来说,最欢迎的是加入组织,而直接让他去领导组织,这到底是谁?
晚清时期的中国人,除了闯关东、闯西口,还闯下南洋,开启了对世界的开阔视野。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中,南洋华侨靠着中国人的辛勤劳动,勤学苦练,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存亡之际,不忘国家,无私地向国内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在这些基金中,由陈[文]嘉庚领衔的南洋华侨[章]团体「南洋华侨筹赈[来]祖国难民总会」,仅[自]1938年和193[历]9年两年就筹集了1[史].5亿元人民币,再[大]加上1937年和1[全]940年两年的捐款[网],总计近3亿元。除[文]此之外,陈嘉庚还在[章]南洋地区主持了一次[来]“救国公债”劝捐活[自]动。
一九三八年,光是在[历]马来西亚就募购公债[史]一千五百万元,并为[大]宋美龄任主席的重庆[全]「难童会」、「寒衣[网]募捐会」,向海外侨[文]胞募集五百多万元。[章]
一九四○年国民党军[来]政大臣何应钦在国民[自]参政会议上报告:一[历]九三九年军费达一百[史]八十亿元,同一年侨[大]汇达一百一十一亿元[全],其中捐款约占百分[网]之十,南洋侨汇占百[文]分之七十。
陈嘉庚曾指出,按照世界银行发行钞票的一般情况,1元基金可兑换4元钞票,11亿侨汇可兑换,44亿侨眷可兑换,另外,还有34亿钞票可用于军费。陈嘉庚在华侨界的声望可谓举足轻重,他多次捐献,又使他成为国民政府的“大财主”。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蒋介石花钱大手大脚,也费尽心思拉陈嘉庚入党。
陈嘉庚对此反应冷淡,特地在重庆各报刊上登了一则告示:
闻政府准备了巨额费用招待慰问团,余实深切感谢。然而,慰问团的所有费用都已全额支付,不想让政府或民众蒙受损失。抗战期间是艰苦的时期,尤当竭力节约无谓的应酬,免得许多日子的耽搁,妨碍工作,希望政府和社会宽恕
可见,陈先生既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又有高风亮节,具有一代名士的风范。
‹‹ 1 2 3 › ›› 显示全文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本文导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