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庆祝第十七个记者节:走进基层 讲好故事
小编
05-07
0

  11月4日,南阳报业传媒集团举行庆祝第十七个记者节暨“走进基层 讲好故事”座谈会,总结深化“走转改”的经验做法,表彰2016年度“走转改”优秀新闻作品,动员记者编辑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把温暖送进群众间,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沾有泥土芬芳的新闻答卷。现将优秀新闻作品的作者代表发言摘编如下,激励编辑记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新闻报道更务实、更出新、更出彩。

  始终坚持“三贴近” 躬身践行“走转改”

  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坚持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创新打造专刊、专版、专栏三个载体,灵活运用“下农村、进社区、走出去”三种形式,突出体现“新、真、深”三种文风。2013年12月,在全国地市报“走转改”经验总结表彰大会上,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关玉国以《南阳日报坚持“四个三”深化“走转改”》为题作了典型发言。

  为了鼓励大家走基层,报社成立县市区新闻中心,通过领导分包、主题策划、制度规范、经费保障等措施,使更多编辑记者走出中心城区,走向16个县市区200多个乡镇街道。报纸涌现出一大批来自基层的报道,真正实现了:走基层走出真情实感、转作风转出求真务实、改文风改出清新朴实。

  “走转改”活动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以“走转改”精神大力发现、倾情宣传重大典型、平民英雄和时代楷模。我们先后推出李华玲、徐运芝、郭春鹏、救火英雄王锋、南阳援疆人等平民英雄和重大典型。这些时代楷模不仅起到了榜样引领作用,而且将本报的“走转改”活动和人物新闻报道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以“走转改”思路做深、做实、做细、做活主题宣传活动。我们在组织迎接全国农运会、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南水北调沿线行、聚焦郑万高铁南阳段开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时,非常注重以“走转改”精神来策划报道,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体现重大主题,由表入里、宏观微观结合组稿组版,力求使重大主题宣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和实践基础。

  第三,以“走转改”眼光引领各领域新闻报道向深度、广度拓展,让“走转改”精神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全领域。要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引导记者深入基层实践和群众生活中去发现新闻、寻找选题、拓展报道空间与思考深度,激发记者编辑的基层情结、群众感情、问题意识和新闻敏感。(南阳日报 赵甫)

  双脚“走来”好素材 一心写出好文章

  虽然已经过去大半年,但在记忆深处,采写新闻稿件《8000多只西班牙鸡“飞”南阳》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寒风刺骨的深夜、黑黢黢的群山、黄嫩可人的小鸡、检疫人员忙碌的身影。

  忘记寒冷,是因为好新闻是有温度的。

  新闻工作者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也就是说,记者要想心里有时代、就必须在路上,要想心里有群众、就必须在基层,要想心里有感动、就必须在现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

  十多年的新闻生涯,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线是最鲜活的改革发展现场,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沉下心、扑下身,多点“泥土味”、少点“机关腔”,才能采写出更多有感情、有脉动、有成色、有品质的好作品。

  当然,对于真正的好新闻,只有温度还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高度、有深度。新闻的高度,体现在“接天线上”,即通过鲜活的新闻故事,阐释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增强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新闻的深度,则体现在对普遍规律的把握、认识和运用上,通过解释本质,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目的。

  新闻的高度、深度更体现在抓大事、要事、关键事上。把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讲清、讲透,讲得读者心服口服,是党报赢得信任、树立权威的有力武器。市六次党代会闭幕后,南阳日报于10月9日推出的编辑部文章《时代华章催人奋进 “六个统一”把握精神 》就是一篇有高度、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头文章,把南阳日报对重要会议的报道推向了新高度。

  文风见作风,新闻见精神。好新闻,折射出的是记者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就是“勤”,口勤、腿勤、脑勤、手勤;就是“韧”,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是“静”,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拒绝诱惑;就是“公”,“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就是“美”,不懈追求文辞之美、义理之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大义之美。(南阳日报 乔浩光)

  成风化人树典型  凝聚社会正能量

  距离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舍己救人,已过去5个多月时间。作为一名全程深度参与采访报道的记者,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这样广受关注的新闻、这样影响巨大的事件,带给我太多的感悟。

  为了帮助英雄和他的家人渡过难关,争取生的希望,南阳日报刊发了王锋的英雄事迹、崇高精神,并呼吁社会各界捐款相救。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稿件刊发后仅一天时间,捐款就突破179万元。我第一次特别深刻地感受到记者这份职业的庄严、神圣和伟大。

  在捐款现场采访时,一位特意赶到病房捐款的环卫工人握着我的手,红着眼圈激动地说:“我是哭着看完你们有关王锋的报道的,太感人了,社会太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听完这些,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内心。对记者这份职业,我更添了一份敬畏之心!

  在报道王锋的过程中,我相继采写了30多篇稿件。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实际行动。这份由新闻报道发酵出的正向效应,令我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之感。心中,既有澎湃激荡的新闻理想,更有道义在肩的使命与担当。

  草根英雄王锋,用他的至善壮举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全中国!中宣部组织了“时代先锋”采访团,对王锋的事迹进行深入挖掘报道;河南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王锋是多年来河南省在全国深具影响力的第三位河南英雄。

  然而,让我们无限伤悲又遗憾的是,八方救援,万千祈福,却依然没能挽留住英雄的生命!10月1日16时34分,王锋在北京304医院与世长辞。38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英雄虽远行,精神永留存。王锋,用他的至真、至善、至美,擎起精神的坐标,令人仰望并追寻……

#p#分页标题#e#

  在一程又一程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常常按照惯性思维,窃以为通过这份职业,给他人和社会带去了守望与相助、见证和记录、加压并推动,却忽视了那些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带给我们自身的感动和成长!每每,当我们走进他们的人生,总能收获良多感动,继而,在融入中见证,在发酵中推动着这份感动进一步感召更多人。最终,使之形成社会的价值原点,赋予时代更多的正向强磁场。(南阳日报 柏伴雪)

  重走红军长征路  不忘初心勇前行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南阳晚报策划并推出了“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主题报道活动。从8月到9月,从信阳到南阳再到陕西,我们行进在红二十五军当年的长征路上,丈量历史的厚度和宽度,展示革命老区发展的力度和速度。

  信阳光山县花山寨是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首站。走进花山寨,村口处,当年将士们亲手植下的翠竹犹存,那一大片蓬勃的绿,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红军队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山脚下,当年将士们居住和开会的一座座土坯屋还在,满屋沧桑中,仍透着散不去的革命气息;山寨外,路坦楼高,林茂果密,现代的专业合作社正一心致力于农户脱贫致富……渐渐地,遥远的、模糊的长征在我们脑海中变得清晰具体,血与火凝结的长征精神立体化了、鲜活了,我们甚至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体温和呼吸。《花山寨,仰望长征的精神高地》一文,就这样在感慨万千中,思如泉涌一气呵成。

  回望这一路,行色匆忙,路途艰辛,为了一个采访,我们曾绕着盘山路上盘下旋、左弯右绕,翻越七道山岭;为了一个采访,我们顾不得寻找饭店,每人端着一碗村民做的手擀捞面条便吃得津津有味!

  生动的细节是报道的血肉,正是这样,走下去,沉下去,一头汗,两腿泥,让我们看到了长征精神的传承,听到了萦绕在人们心头奔腾不息的血脉跳动,从而能换一种视角去呈现宏大历史的精细纹路。也只有这样,俯下身,弯下腰,心入,情入,才让这一纪念性的报道不再是大而化之的概念,才切实触摸到了用新闻诠释历史的有效途径,才端出了带着露珠、透着体温的鲜活新闻。

  重走长征路活动,其实也是我们践行“走转改”的又一次考试,那种逐渐深植于心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在行走中,在业务的历练、情感的震撼、精神的升华中努力答好了一次试卷,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继续发扬这种“接地气”的作风,勇于担当,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力争写出更多更好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南阳晚报 李萍)

  镜头聚焦民生事  服务百姓“抓活鱼”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南都晨报制定了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方案,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作为锻炼提高队伍业务能力、改进作风文风的重要载体。摄影部以“走转改”为契机,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捕捉普通群众最新、最微小的变化,因为这些都是真实的、新鲜的,饱含热度和深度的,是我们最该用镜头展示的场面。

  这次获得表彰的《大葱进城记》一组图片新闻,就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具体体现。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摄影作品,让读者喜欢的摄影作品,应该做到:

  始终做到“抓活鱼”,拍出耳目一新的画面。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一片黄土地,心里才能踏实,才能够抓到“活鱼”,还可以钓出“大鱼”。在一次与朋友聊天中,我获悉宛运集团涌现出几位可歌可泣的优秀员工,于是就有了报道此事的想法。我写出采访提纲,特别提到当下正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传播正能量,鼓舞人心。我在现场抓拍到精彩瞬间,并于10月31日在晨报头版大照片刊发,达到了预期报道效果,宛运集团与晨报结为战略友好单位。

  始终“接地气”采访,与群众心贴心。摄影记者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基层当课堂,把群众当老师,把宽广的大地作为新闻的源头活水,把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锻炼成长的地方。发掘脱贫典型,宣传平民英雄,那些脱贫路上感动人的普通群众,才是最耀眼的明星。

  始终牢记“深、精、美”,是做好摄影报道的根基。“深”就是带着深厚感情深入一线,让镜头始终朝“下”,不做高高在“上”的旁观者。“精”就是多出精品,“生产”出构图巧妙、视觉冲击力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闻图片,成为时代的记录者。“美”就是图片美,一方面表达出来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另一方面要灵活,让图片会说话,唤起心灵的愉悦,外在美与内涵美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读者喜爱的新闻摄影作品。(南都晨报 高嵩)

相关内容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
6月23日,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第六...
06-25
再看再听,依旧泪目!第六届...
6月23日下午,中宣部、中国记协举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
06-24
讲好故事,传承传播红色基因
6月的刘公岛,天蓝海碧,草木葱茏,游人如织。乘上开往刘公岛的船,讲...
06-13
走进生活讲好故事,少数民族...
提到里耶秦简的考古价值,有学者认为,它是21世纪以来全国最重要的考...
01-15
年轻态剧集如何讲好故事
“生一堆火只能温暖自己一个人,可是点一串灯,就能让远处害怕的人也知...
01-09
数字技术与功夫动漫电影发展...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动作设计灵感来自哪?《流浪地球》中冰封上...
12-20

热门资讯

公司晨会开会励志小故事分享7则 导语: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
励志故事:小白鼠 励志故事(小白鼠) 心理学家克拉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 这...
18个经典培训故事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
罗琳将出12篇哈利波特小故事 罗琳将出12篇哈利波特小故事 圣诞节为粉丝发福利 马尔福家族秘密待揭晓 - Mtime
6篇励志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导语:这些励志小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这些经典的励志故事和生哲理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许多人生大道理,下...
腾讯新员工培训案例分享 腾讯的新员工培训,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是集中培训,首先是十天的封闭培训。以前最早的是聚集在深圳总部,...
电信诈骗防范宣传小故事 曾有一条新闻,两夫妻吵架报警。妻子说中了五百万必须先买排屋,丈夫说买个大套房就行,剩些钱买辆好车。民...
5篇关于爱迪生的励志小故事 《5篇爱迪生的小故事》精选: 篇一: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
15个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也只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自己成为自己想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么有关15个名人励志故事的...
小故事大道理50字 《小故事大道理50字》精选:小故事大道理50字小故事1、习惯标准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