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本地媒体发布的一条暖心视频在网上获得数百万点击量:一名小学生在厦门957路公交车上写起了作业,坐在身后的一名女乘客默默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为孩子照明,这样的举动温暖了一车人……
素昧平生,却给予友好关爱,这条冬夜中的暖心视频被人民日报微博等不少央媒转发,网友感叹“认真学习的孩子真美,冬夜中陌生人的灯光真美,这就是文明友爱温馨的厦门之美啊”。
这就是全国文明城市厦门,还有无数这样的温暖人心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着。厦门人以对城市的热爱,持之以恒开展文明创建,让文明、友爱、包容、和谐等品质渗入城市基因,将厦门塑造为有颜值、有素质、充满人情味的城市,让文明之风处处可观、可感。
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自1992年创立以来,本来一直是由各个城市轮办,20多年一共走了26个城市。这个‘行走的游客’,最终选择‘落户’厦门,首次常驻一座城市,为什么?除了因为厦门是国内公认的‘天然摄影棚’等专业性考量,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厦门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的美丽环境、文明程度,与中国最高电影盛会匹配,星光在这里会更加璀璨,更加夺目。所以,我们要珍视这份信任,招待好八方客人。”
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即将在厦门举办之际,厦门市委文明办先期发出“把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的倡议,这份倡议很快在市民当中传开。
对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厦门来说,文明是城市的亮眼底色,也是金字招牌。众多电影届的嘉宾和影迷即将前来做客,厦门再度拿出了真诚殷切的姿态,“洒扫庭除”,自我检视,以更加文明有序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
市容环境够不够整洁,交通秩序还能不能再提升,公共设施是否需要修缮,志愿服务是否到位,如何进一步倡导市民践行文明行为……目前,厦门不仅培训了约600名保障电影节的志愿者,全市各个部门也都行动了起来,细抠文明创建细节,主动找短板,补差距。
“客人要来,只是从外部给了我们检视自己的压力,关键的还是要拿出真功夫。”市委文明办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要把压力转变为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力,根本目的是要让厦门变得更加美丽、文明、温馨。”
对于厦门来说,电影节的举办正是深化文明创建的又一契机。在持之以恒推动文明创建、春风化雨般促进文明素质提升的同时,厦门善于利用重大活动的举办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检视文明创建的薄弱环节,拓展文明创建的广度和深度,在深化细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向文明城市六连冠发起冲击。
“停下车,招招手,斑马线前您先过;点点头,比个‘赞’,谢谢您的文明让行”……如今,在厦门每条道路的斑马线上,司机和行人互相礼让的有爱场景时时都在上演。从斑马线前人车抢行,到文明礼让成为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转变发生在两年前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之际。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繁荣、开放包容、环境优美、文明有礼的厦门,一场“文明提升行动”在厦门热火朝天地推广开来,文明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正是提升行动内容之一。
再往前追溯,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在给厦门带来重创之后,也催化厦门的志愿者力量“总爆发”:全市志愿者自带工具,走上街头清扫台风过后留下的断枝残叶,恢复城市的干净卫生,参与的志愿者达数十万人;同安区各志愿服务队就在灾后重建家园中形成了“920志愿服务联盟”等文明创建组织,上演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文明新气象。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要善于利用契机开展提升工作,促进文明市民和文明城市共同成长,共同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精神。”厦门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厦门,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不久前,和来到厦门的许多人一样,著名导演张纪中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一首发自内心的赞歌
“也许你我并不熟悉,也许你我从没联系,若是有缘你来到这里,你就会感到爱涌天际。”
“你关心我、我温暖你,每一句问候都是那么美丽。”
“清新的厦门、美丽的鼓浪屿,我对你的感动在我的歌声里!”
……
前不久,一封来自四川省广安市的信寄到了厦门,信中不仅称赞厦门高颜值、高文明素质,还附上了这首专门为厦门谱写的原创歌曲《感动》。
这封信来自于到厦门旅游的四川游客陈德舜。今年9月底,陈德舜随团队到厦门参加培训,短短一周内,在厦门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让他和同行培训班成员们由衷感到“厦门是个美丽的文明城市”。
四川游客在厦门一周,回家直接写歌赞厦门城市文明 图片来源:厦门文明网
在厦门,他们不仅在中山路、曾厝垵、公园等地看到了美丽整洁的城市面貌,还时常收到厦门市民的热情问候。就连培训中的一些小插曲,也让他很有感触——在他们外出迷路时,厦门的小学生热情地为他们带路,还大方介绍厦门的风土人情;在他们购票离厦之际,误以为自己少找了乘客零钱的售票员给客运驾驶员打来电话,辗转与乘客确认,虽然是一场乌龙,却让他们感受到服务人员的负责和贴心。陈德舜说,厦门市民的文明素质之高、待人接物之热情,留住了他这位外地来客的心。
事实上,厦门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创建润物无声,文明习惯、品质早已无形融入厦门的城市品格和市民文明素养之中,构筑了一座随处可见、随时可感的“大爱之城”,让全体市民共建、共治、共享。
在厦门,文明创建长期落实落细,注重实效。为了促进市容环境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厦门创新性地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岛内重点区域背街小巷按月度开展卫生保洁专项考评,检查中对背街小巷清扫出的垃圾过磅称重,倒逼责任单位提升保洁作业质量,精细化清扫保洁,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水平明显获得改善,市民生活品质真正提升。
很多游客到厦门后都会感叹一个细节:在厦门的公交车上,主动礼让座位、传递爱心蔚然成风,文明城市可见一斑。厦门广泛开展的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用餐、文明上网、文明待客等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向市民普及日常文明礼仪,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p#分页标题#e#厦门还先后倡导无饮食车厢、轻语车厢等活动,不断创新文明创建工作。在城市地铁建设之初就同步规划开展文明窗口、文明乘坐地铁活动。如今不仅文明宣传片、标语等在地铁上随处可见,文明志愿者常态化服务,厦门轨道集团还成立了厦门地铁执法队,对影响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行为实施劝导惩处。
一城深爱家园的市民
15日上午,松柏公园的市民园长李丽英,以及松柏社区组织的近40名志愿者一起向过往群众散发宣传单,开展“劝导不文明行为”主题志愿活动。
“市民园长”是厦门人民爱厦门的一个生动投影。目前,厦门的南湖公园、江头公园等公园都有了自己的市民园长,园长自市民当中竞聘产生,深度监督、协助管理公园事务,帮助维护提升公园环境,真正体现了厦门文明创建中的共建、共治、共享。
此前,在松柏公园,由于公园面积较小,市民锻炼播放的音乐此起彼伏,噪音问题长期困扰着周边市民。在到任市民园长后一个月,李丽英就协助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邀请常在公园活动的市民加入形成督导队,促进市民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为公园“降噪”,优化了市民休闲锻炼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园长和广大的志愿者们长期开展的活动还有很多,厦门文明创建的创新举措也频现亮点。文明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春风化雨,积年累月。这正是厦门开展文明创建的宝贵经验。
今年,为了促进文明创建提档升级,厦门还提出了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三项清单”制度。
将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责任划分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主体责任、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创城责任,以及单位干部职工必须履行的文明礼仪、文明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厦门市委文明办督促各单位,通过单位自查、市区文明办检查通报和社会监督反馈等渠道形成了问题清单及对应的整改清单,推动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母婴室”“公共厕所”“志愿服务驿站”……近期,在南湖公园、松柏公园、江头公园等筼筜湖保护中心下辖的公园内,一批简单大方、易于辨识的导览牌被逐步更新安装。
“我们通过自查,目前发现了管辖的几个公园等导览牌不足的问题,委托了专业公司对导览牌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近期正在加快安装补齐,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前就会全部完成安装。”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介绍,落实“三项清单”制度,他们目前正逐一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从按标准设置导览牌、公益广告、志愿服务驿站等方面,对标对表,自我提升。
厦门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厦门还将结合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届中考评和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工作,精准落实“三项清单”的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机制,激发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力,推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常态长效。(福建日报 杨珊珊 吴在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