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骂人,法庭上丢人
dexun.org
08-30
0

  微信作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由于其公开性,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内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发侵权。日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因当事人在朋友圈骂人最终赔偿对方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的案子。

  骂人一时爽,后果很严重。赔偿1000元还是小事,被人告上法庭,输了官司,还要在朋友圈里赔礼道歉,脸丢大了!案子不大,却有“新意”,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也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微信群打嘴仗、在朋友圈里含沙射影骂人也越发寻常。一些人认为,微信或朋友圈只不过是“小圈子”,不属于公共空间,在上面发发牢骚骂骂人,没有什么大不了,事实未必如此。据腾讯发布的业绩报告,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11亿人。如果某人发布的话题引发公众浓厚兴趣,经过病毒式转发之后,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根本无法想象。从这个角度来说,“朋友圈”属于法律上的“公共场所”。

  网络社会发育这么多年,网络法治环境也日臻完善。在微信或朋友圈上骂人,情节轻微有侵犯他人名誉权风险,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绝非小事。何谓“情节严重”,“两高”于2013年9月作出的司法解释中有了明确说法: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这一司法解释为网络诽谤行为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比起线下的面对面骂人,在微信或朋友圈里骂人,证据的获取、固定更为方便,受害者及时截屏的话,对方删掉也无妨。

  祸从口出,不可不慎。近年来,因在微信或朋友圈里骂人而受到罚款、行拘、赔偿等处罚者不在少数,诸君当引以为戒。

相关内容

微信里骂人,法庭上丢人
微信里骂人,法庭上丢人-理论频道-亚心网
08-30

热门资讯

员工为什么反感培训? 导语: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普遍对公司培训持抵触情绪、培训结果也不满意、不少人甚至一听到公司要组织培训...
同行是冤家?教你与竞争对手沟通... 导语: 你和同行之间的互利互惠始于信息交换,透露对方一点消息比一味保护自己更加机智。 文 | ROS...
区分--看一个3块钱的杯子到底... 导语: 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除了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外,更多的是购买一种感觉、文化、期望、面子、圈子、尊...
从心理学看-营销更需软文化 硬文化广告营销如麦当劳的“我就爱它!”;维维豆奶的“一百缕阳光的味道”;宝洁公司为其海飞丝所做的去屑...
发现自己 发现生活 今日分享: 1今天我两次接到公司营销部门业务员来的电话,语气非常不友好,把我们管理部门、生产单位通通...
谁的电子商务谁的用户体验 我不能不说,互联网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先是给了我们一个搜索的玩具,告诉我们什么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当...
消费者心理学与电子商务 研究发现,如果页面打开时间超过3秒,57%的顾客会选择离开,这当中的80%的用户将不再访问。92.6...
电商心理学:让消费者快速下单的... 让网购消费者减少消费决策时间是电商提高下单转化率的关键一步。为什么要尽力缩短消费者的下单决策时间? ...
从电子商务看消费心理的变化 女性消费心理是指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消费时具有的—种心理状态。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广阔市
关于消费者心理的几点分享 看了篇文章觉的有点味道,,琢磨人的心理其实蛮累的,做生意,其实就是一个恋爱的过程,让用户找到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