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干部(左)帮助三师四十四团原种连少数民族群众拾棉花。“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期间,石河子大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各族群众传递了党的温暖,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记者 潘瑞雄 摄
“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别父母,离故园,明月伴我赴边疆;戈壁中,绿洲上,壮志酬我青春飞扬……”金秋9月,漫步在石河子大学校园,耳畔响起了该校校歌《母校,我永远的家园》的悠扬歌声。
今年,与共和国同龄、与人民军队同源、与兵团精神同根的石河子大学迎来了70岁生日。
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办学使命,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兵团履行职责使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石河子大学科技特派员在三师伽师总场开展葡萄高效优质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资料图片)。石河子大学 供图
教研相长 学能并进
石河子大学校史馆珍藏着一张泛黄、模糊的照片,上面记录着这样几个数字——医生16人、护理1人、检验人员1人……18人,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卫生学校初建时的教师总人数。
时间回到1949年,王震将军在行军途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提出,要尽快建一所卫生学校。是年9月25日,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卫生学校在兰州市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继而随军西进新疆,发展成为石河子医学院。
此后,石河子农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和兵团师范专科学校相继成立。在办学过程中,这4所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在亘古荒原上建校园,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引人才,狠抓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源源不断地为兵团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
1996年,石河子医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卫生学校)、石河子农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和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并校后,作为一所兼有农、医、工、经济、文、理、教育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石河子大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如今,石河子大学拥有2470名教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同时,石河子大学还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3人被评为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
20年前,石河子大学仅设有农、医、工、经贸、师范、成人教育6个学院,19个系,61个专业,仅面向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13个省区招生。 如今,石河子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92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获得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2016年,入选国家“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在党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石河子大学始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信息化和课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科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9月5日,记者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见到了石河子大学退休教师胡文浩。虽然已经是77岁高龄,但一坐在显微镜前,胡文浩就全神贯注投入到工作中。
胡文浩说,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什么贡献和成就,只是做好了培养学生、传授知识这些本职工作。胡文浩说话时平静的表情,让人很难想象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病理学专家,她不仅在新疆率先开展免疫病理诊断技术,还为边疆培养了大批病理学人才。
70年间,石河子大学在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和胡文浩一样的优秀教师,他们心无旁骛、矢志不渝、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实验、推广和管理能力的科技队伍,建设了一批具有新疆地域优势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文科基地,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紧密围绕国家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研。截至目前,石河子大学拥有兵团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6个,建成各类科研平台(基地)60个,形成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多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体系。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到墨玉县贫困农户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义诊(资料图片)。 石河子大学 供图
服务社会 成果丰硕
今年85岁高龄的石河子大学退休教师王荣栋,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农场教授”。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经常深入团场连队、地方乡村,为大家讲解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1960年,我从江南大学毕业后来到石河子,投身边疆建设。”王荣栋说,20世纪60年代,上百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内地的教师、毕业生来到石河子大学任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选择留在兵团、留在石河子,为兵团的高等教育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在潜心进行小麦育种研究的同时,王荣栋一有空闲就到田间地头送技术。在此过程中,他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这是石河子大学多年来坚持弘扬的传统。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成了真,多亏了马教授。”提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富裕,八师一四四团棉花种植户陈志坚充满了感激。
感激之情从何而来?事情还得从马富裕创办的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说起。
2005年,马富裕带领一批石河子大学科技人员创办了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农业灌溉智能装备、自动灌溉系统等产品,旨在实现灌溉自动化、施肥智能化、生产过程数据化。
#p#分页标题#e#正是马富裕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控制系统,将陈志坚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了出来。如今,像陈志坚一样的种植户,只需要坐在家中定时接收智能装备发送来的信息,按照信息提示在手机软件上进行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田管工作。
70年来,石河子大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组织专业服务团队赴兵团各师基层团场和地方县市开展技术示范、应用推广、培训和咨询服务,通过科技服务项目示范、辐射带动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兵团及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和服务兵团向南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并校20多年来,石河子大学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新疆及兵团“三化”建设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项目研究、高水平论文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石河子大学广大教师紧密围绕国家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发挥大综合、强应用的学科优势,在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与生态、动物遗传改良与疾病控制、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防治、新疆农产品高效贮藏与深加工、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与开发、化工绿色工艺及新型材料技术、新疆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为新疆、兵团服务的过程中,学校也获得了发展壮大。近年来,石河子大学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7项,累计取得科研成果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石河子大学学生在南疆支教(资料图片)。 石河子大学 供图
文化建设 润物无声
“爷爷奶奶有胆子,一起来到石河子,开荒造田拉犁子,艰苦奋斗过日子,戈壁荒滩上建花园……”在石河子大学“聆听兵团历史、感悟兵团精神”真人图书馆首场活动中,八师一五二团“军垦第一连”老军垦胡有才,一边打着快板,一边为石河子大学师生讲述老一辈兵团人建设石河子市的故事。
“建校之初,教师特别注重用兵团精神育人。在带领学生实习时,教师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查、同为群众服务,用自身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发奋读书、刻苦实践。”在一场专题报告会上,石河子大学退休教师曹连莆动情讲述建校初期师生的奋斗故事,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承兵团精神。
……
兵团事业是石河子大学的“根”,兵团精神是石河子大学的“魂”。每年秋季开学,石河子大学都要组织新生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兵团历史;参观校史馆,了解这所在马背上创校、在戈壁上崛起的学校的发展历程。这些形象生动的教育,激发了学生们内心对祖国、对兵团的热爱之情,也为他们将来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打下了基础。
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石河子大学人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争先,把当年的戈壁荒滩建成了今天美丽如画的文明校园。多年来,兵团精神始终激励石河子大学师生将无私奉献落实在献身边疆的实践中,将艰苦创业落实在建功立业的奋斗中,将开拓进取落实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行动中。
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陶冶、激励作用,是驱动学校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基石,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建校以来,石河子大学本着“以人为本、文化兴校”的理念,不断探索文化素质教育新形式,在开好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构建“三课堂”育人的文化素质教育格局,多方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品位大学文化,使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石河子大学还特别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如今,70岁的石河子大学正散发着青春澎湃的朝气。未来,石河子大学将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持续为新疆和兵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兵团日报记者姜小薇)
石河子大学学生在校园内交流(资料图片)。 黄莎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