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石明秀
国家由民族组成,民族由文化支撑。因为有了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敦煌市博物馆馆长 石明秀
进入21世纪,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四个自信”的发展原则,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华夏文明一个整体的承载意象,同时也可以具象化为每一个细化的分支表达内容。作为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纵贯南北东西,而敦煌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体现。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文化的历史沿革
敦煌文化,至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沉淀。“敦煌”这个词有史可循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史记》的《大宛列传》之中,关于其含义,汉唐年间应劭、李吉甫等史学家认为是“广大、堂皇”之意,而近现代学者则考据其来源于西域异民族月氏人所用吐火罗语的音译。
西汉中期,当汉武帝实施了对匈奴的反攻后,“水草丰美,翠色遍植”的敦煌成为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对象,也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丝绸之路”的关系,其成为连接整个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和自西域和中亚传来的马匹,各色特产在敦煌集散,而相应的,中亚、西亚、中原等地缘文化开始相互交织碰撞,奠定了敦煌作为一个多样性思想交汇地的基础。
而到了魏晋隋唐时代,随着中原的混乱,以凉州为中心所建立的多个割据政权更加大了对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建设,敦煌愈加富庶繁华。而就在此时,敦煌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莫高窟正式诞生。
在后来的宋元时代,敦煌的文化更呈现出多元性的一面,此时也是伊斯兰文化开始慢慢进入西域的时代,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初兴的伊斯兰文化开始水乳交融,同时莫高窟也迎来兴建的鼎盛期,大量精良的壁画和彩塑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其风格也开始由初期的古朴简易向着瑰丽浪漫延伸,尤其是大量描绘佛教飞天的景象,用色大胆,风格奔放,在今天看来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路通则盛,路阻则衰——敦煌文化的重新发现以及保护
自元代后,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变迁,导致原本适宜人口聚集的湿润温暖的环境变得干旱少雨,多风沙,原有连接东西方交流贸易的“丝绸之路”停滞,敦煌文化也从此渐渐衰落。
上一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