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
陈万球 欧彦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重大灾难常常会孕育出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过去3个多月来,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疫中孕育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剪影,更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和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
科学融入抗疫精神,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教育的深邃力量来自于理论的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代同向同行。
当前,应着力将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守望相助”等伟大抗疫精神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思政课各门课程中,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力和价值塑造力。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从处理抗疫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看辩证思维的作用、从群防群控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看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战胜疫情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柱,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疫情,领会中华民族如何一次次从磨难的淬炼中奋起;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灾难中弘扬中国精神、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交上抗疫大考的“青春答卷”。
讲好抗疫感人故事,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
情感就是力量。只有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和兴趣。抗疫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力量。95后、00后大学生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勇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抗疫中的鲜活事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当前,应注意讲好三类抗疫故事:一是讲好正面故事,弘扬正能量。战“疫”是锻造英雄的时代熔炉,在疫情防控中,许多催人泪下的逆行者的故事、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书写世界建设效率奇迹的故事、钟南山院士的故事等等,都是引导学生树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教材;二是讲述反面实例,引以为镜鉴。疫情防控中,隐报瞒报拒不配合者有之、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者有之、违法乱纪贪赃枉法者有之,要教育学生引以为警、引以为戒;三是讲好身边故事,增强亲切感。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挖掘、传播学生身边抗疫先锋的感人故事,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尤其是95后、00后同龄人的事迹,从而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创新抗疫时期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疫情在全世界快速蔓延,为教学回归常态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思政课教师更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抗疫期间,线上教学是常态。要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着力将传统师生课堂交流的优势转变为线上交流的优势,避免线上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探索建立“思政课程融媒体平台”,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育人平台,强化疫情防控的思想教育引导,为学生补充思想政治营养。要善于将各类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是思政课要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画出育人同心圆。可邀请抗疫英雄现身说法、邀请名医解读疫情、邀请社科理论专家走进课堂……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这场疫情,给每个人出了一道真情实境的重要考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答卷,在抗疫过程中实现一次重要的人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