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风筝节,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听说原来只是一个小村,现在已经是著名景区了,以前放假只能去远处玩,现在可以在家门口旅游了。”在免费通往第什里的公交专线上,这样的感叹随耳可闻。人们为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为风筝小镇由衷地点赞。
还是那个村,还是那片地,还是那群精灵,早已装饰一新,在迎接着新老朋友,第什里对我来说,是故交老友。我的老同学文化志愿者高庆丰告诉我,5月6日开幕当天,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40多家媒体聚焦。第二天,我亲眼所见的风筝一条街仍然是摩肩接踵,与去年比,笔者的第一感觉是风筝节在一年中成长了很多,她的进步非常显著。11平方公里的景区形成风筝、刺绣、腊杆、梨园四色大拼盘,当然风筝节的主打菜是以风筝为主,全国性的风筝赛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各色风筝飞起来,仿佛天空开满了花。风筝节,是所有人的节日,家家有朋自远方来,处处透着喜气。
沿气派的门楼前行,右手边的亲子拓展区,浓荫蔽日,既有嬉戏之乐,又免日晒之苦。左手边新辟出的商业展演区,人气爆棚红红火火,各种小吃、土特产纷纷与文艺演出互搭,一派繁华。
新建的20幢木制别墅,是会呼吸的小屋,早被预订一空,开启了景区两日游甚至多日游模式。往村里走,各种硬件比去年更完善,因维护得当并没有被岁月摧残。农家院多了,餐饮更方便了。先知先觉的村民,已经办起了风筝制作体验馆,他们将制作风筝的零件和工具藏在小树林里,让孩子们首先有个“寻宝”的体验,之后进入专业的制作过程,当孩子们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时,脸上写满成就感。
今年的第什里,不仅风筝飞来飞去,更有京津冀广场舞赛事、平安中国防灾宣导、全国图博会等大型活动纷纷借此风水宝地举行。最让人欣喜的是很多文化元素的注入,央视鉴宝专家走进乡村,鉴宝的同时向村民赠送墨宝上百副;9项非遗走进风筝节演绎经典与传承;来自北京的风筝专家长驻第什里,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大有当年宋庄聚画家成村的势头,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化人将舞动文化产业的龙头,真正推动村庄从农耕到景区的华丽转身。
看得出,他们既要“文化名牌”,也要“文化民牌”;既要专业的奖碑,也要百姓的口碑。志愿者老高,还描绘出这样一个场景:女子着淡雅的旗袍,男士着庄重的唐装或长衫,他们手持羊皮卷,书声朗朗,有的端坐几案,有的吟啸徐行,古今经典伴着琴音在春风里回荡……这样的场景,像竹林七贤穿越,像兰亭雅集迁移,像林徽因的客厅再现,浓香的文化味弥漫开来,让景区有了儒雅的气质。他说,这本是配合图博会想要举办的一个朗诵活动,因时间仓促未能如愿,明年一定早做准备,把一个个创新的文化子活动呈现给大家,为风筝节争光添彩。.
赛场旁,新建的风筝小镇规划馆,清晰地展示出老安次县城即将原貌再现,环城循环的活水潺潺流淌,京台、廊泊担负起交通动脉的使命,载来南来北往的客。那时的景区将完善成春有花、冬有雪的无淡季景区。在宣传片上,笔者看到景区运营者是一位太极爱好者,刚柔并济的云手,划出舞动乾坤的曲线,以造福一方为已任,这样的大手笔,是个人之志,更是百姓之福。
半天时间,笔者耳闻目睹仅以一顶草帽遮阳处处奔波的朱文瑶、晒得黑黑的宣委王鹏、站在高处为大家直播拍照的张金宝,兼顾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还要给我们介绍情况,他们没时间喝口水、歇个脚,多少通联工作,他们靠步行,靠自己的手机,文瑶这本娇弱的女生,在烈日下为非遗演出跟踪拍照,为多方需要提供服务,她的手机显示一天的行走是两万步。与其说“筝艳蓝天”的是那群风筝幻化的精灵,不如说是筹备风筝节的这群干将,将满腔心血投入到建设与创新当中,仅这几员小将,便展示出整个队伍的风采。
有了他们,明年的风筝节,更值得期待。